近年来,浙江坚持将技能人才作为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以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为抓手,持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职工增技、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体系链条,高标准打造技能人才“增技增收”先行区。
一、 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充分体现技能要素价值
制定《浙江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采取召开现场推进会、建立导师队伍、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全省企业突出对技能要素和技能人才创新性劳动认可,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各地市结合实际探索制定具有地方特点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丽水龙泉市制定《龙泉市空调汽配行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持续引导重点行业企业优化薪酬机制,打通“技”“薪”提升通道。
二、 广泛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
浙江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制定《浙江省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操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工资集体协商流程和内容。持续开展技能人才“以技提薪”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推广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模式,鼓励企业探索开展以技能人才最低工资标准为重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推动薪酬分配重点向一线技能工人倾斜。2023年,全省签订技能人才“能级工资”集体合同2.3万余份,覆盖企业2.8万余家,惠及职工354万人。
三、 发布技能人才工资价位,合理引导薪酬预期
每年面向全省11个设区市、18个行业门类的1.5万户企业、200万名职工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在省级层面发布分职业、分岗位等级技能人才工资价位,并指导11个设区市发布各市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工资价位,实现省、市两级技能人才工资价位信息发布全覆盖。宁波、嘉兴等地均发布本级重点行业职业(工种)分岗位等级技能人才工资价位。
四、 构建外部激励机制,推动人才“技长薪涨”
以技能创富型企业为载体,印发《赋能省域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高质量发展导引(1.0版)》,鼓励各地将高技能人才要素纳入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企业用地、用能等相关激励政策挂钩,对技能人才劳动价值和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增量财富进行合理分配,唤起企业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和劳动者个人提高技能的内生动力。台州市通过为技能创富型企业发放工匠培育补贴、给予用地倾斜和用能优先保障、信贷金融支持、提高技改补助标准等激励手段,推动1000多家企业实现技能与薪酬挂钩。
五、 深化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改革,持续拓展创富渠道
积极引导上市公司实施技能人才股权激励计划,建立企业与技能人才收益共享机制。台州市出台《上市公司技能人才股权激励改革方案》,通过给予中介服务费、股份支付成本费补助等方式,引导上市公司探索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计划以及虚拟股等股权激励模式,让更多技能人才享受股权激励红利。